《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谈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谈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谈

横山桥中学戴亚萍

 

传统课程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新课程环境: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一.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1.加宽加厚,拓宽视野。先说加厚。我的体会一是要深刻体会新教材的编排思想。新课程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文的选择乃至练习的设计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新教材的编排思想,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二是要研究单元教学目的和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把握教材重点,发现教材特色(挖掘教材)。本文所抒发的过年情结,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对过年习俗的文化内涵应加以深入探究,对几代人不同的过年感受也要作一番探究,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样才能使阅读读出滋味,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才会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其次说加宽。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加强语文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生活体验的联系。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在处理本堂课时,我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体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如学生比较今昔过年的变化,启发他们感悟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诉说对过年的看法、畅想未来的过年,我就强调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提出课后要研究圣诞节的来历,这正切合课程标准有关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接受多元文化的要求。

同时,注重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如选取两篇谈过年的文章供学生比较阅读。另外,除以文本教材为主,我还将影片《祝福》过年片段作为视听教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增加了兴趣,增长了知识,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优化设计,科学施教。

把握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在深刻体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纵横结构设计教学程序。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这样设计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感性到理性的阅读设计我根据课程目标所强调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以下阅读环节。一是理解性阅读。如通过阅读能说出作者所写过年习俗的几件事,能明确作者对过去过年的情感态度等。二是探究性阅读。如通过阅读能抓住关键语句说出过年习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三是评判性阅读。如对今昔过年的比较、分析以及通过阅读就作者和其他人对过年的看法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价值判断等。四是创造性阅读。如启发学生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引导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这样的阅读设计,将传统教学重说教、重结论的阅读转化为能体现阅读能力发展、确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过程的阅读。

二.教师——教师即课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促进者、合作者

1.教师要有组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应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如教学本文,我上网搜索过年习俗的由来、不同地区过年的习俗、中国人过年习俗对世界的影响、现代人过年的方式及感受等文本、影视资料。同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必须有整合课程的能力。就像教学本文一样,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2.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本文时,我为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如针对不同的要求和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当要求探究文化内涵时引导学生精读,当要求通过比较阅读指出人们对过年的不同感受时则引导学生略读。其次,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新课程强调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如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今昔过年习俗变化的看法时,有目的地摆出本文作者、《饺子·过年》作者及大学生对过年的不同看法,唤起学生对过年的回味,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作出富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又如要求学生说出过年习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由于学生平时只注重过年的形式、气氛,很少会去思考其中的内涵,因此学生回答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导入影片《祝福》中过年的片段,让画面在祭祀用的一条鱼上定格,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过年要摆鱼?学生轻易就能回答是“年年有余”,进而也就能说出其他习俗所包含的内涵。这样的情境设计,有助于突破难点。

我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如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开展小组比赛。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由师生同唱《新年好》导入新课,这既切合本文教学主题,又能一下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同时拉近了师生距离,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www.3edu.net)中积极倾听学生讨论、发言,在授课结束时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美好祝愿,这些都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三.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讨论,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特别是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入情入境的阅读、感受、想像。如针对儿童特别喜欢想像、幻想的特点,安排“畅想未来”这一板块,使学生在想像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转换视角,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在说出文中所写过年习俗、畅想未来的过年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学生的探究学习主要体现在对文化内涵的探究等方面,特别是最后通过探究阅读,启发学生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兴趣,形成探究课题,指导学生课外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2.在学习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特别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课程实施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讲到过年习俗,学生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会产生急于说出切身感受的动机,对未来过年的畅想,也渗透着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个人的价值观。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四.环境——支持并促进学习的课程因素

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学校、教室、媒体等多种因素。这里主要谈谈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技术环境。本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的课件融文本、音乐、动画、影视资料等为一体,并能通过超级链接实现上网浏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信息时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课程的实施,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这样我们的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过程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




七上教参